一、导言
2019年4月15日,政法领导干部专题研讨会开班式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在会上要求:
中央政法单位原则上每年只搞一次综合性督查检查考核,严禁下达刑事拘留数、批捕率、起诉率、有罪判决率、结案率等不合理、不必要考核指标等。他强调,中央政法单位要健全督查检查考核年度计划和审批报备制度,原则上每年只搞一次综合性督查检查考核,坚决执行对县乡村和厂矿企业学校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减少50%以上的要求。
此外,要全面清理考核指标和打分排名,严禁下达刑事拘留数、批捕率、起诉率、有罪判决率、结案率等不合理、不必要考核指标。要坚决纠正机械式做法,不得以填表报数、层报材料、留痕多少来评价好坏,不能动辄签订“责任状”变相向地方和基层推卸责任。
同时,政法各单位要守土尽责,不能遇到问题无论大小都往上请示,把矛盾和责任上交。
笔者认为,本次谈话总结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司法制度建设的不足,体现了党中央政法委深入进行司法改革、确保司法公正、保障人权,从源头防止冤假错案的坚强决心。
二、放弃指标,科学管理,尊重客观规律
2016年公安部新修订了《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核评议规定》,其第十四条已明确规定“确定执法质量考核评议项目和指标,应当把执法质量与执法数量、执法效率、执法效果结合起来,激励民警又好又多地执法办案,但不得以不科学、不合理的罚没款数额、刑事拘留数、行政拘留数、发案数、退查率、破案率等作为考评指标”。诚然,科学合理规范的指标考核既能激发执法机关办案的效率和动力,又能有效治理执法环节的各项拖沓顽疾。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失去约束的指标考核,失范的追求结案率,盲目的将指标和考核对等挂钩则会导致犯罪人基数提升,使得执法机关为了“完成指标”,将大量行政违法案件、治安案件越轨处理为刑事案件,进而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有违司法正义的冤假错案。
刑法作为最严厉的法律,其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将有罪之人绳之以法,还要着眼于罪犯刑后回归社会的处遇。否则单纯的“完成指标”式执法,将会使监狱系统人满为患难以消化,同时消耗大量警力和财政支出在“入罪”上,不可避免的压缩对于罪犯回归社会的教化,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持久稳定的降低犯罪率。
三、慎用逮捕,筑起“冤案”的第一道防火墙
逮捕是一种长期羁押的刑事强制措施,在批准逮捕以后至案件宣判,短则数月,长达数年。刑事诉讼法还规定,如果因特殊原因,在较长时间内不宜交付审判的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延期审理,此项延期就不再规定具体的期限。
近年来,冤假错案平反昭雪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现象是,许多“亡者归来”“真凶自现”式的冤假错案的产生多数是由于检察机关在审查批准逮捕过程中,对证据审查不严,对侦查机关滥用侦查权力行为监督不力,采信非法证据,从而导致冤案发生。
同时,按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是要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对案件承办人员是要追究责任的。
因此,在我国现行的刑事法律制度以及错案追究责任制度中,逮捕则意味着起诉,起诉就必须有罪!
由此可见,为了保护犯罪嫌疑人的正当权利,防止办案机关将逮捕作为变相的长期甚至无限期羁押,对于逮捕的慎用也很有必要。
四、各单位守土尽责,不遇到大小问题都向上请示确保了司法独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同样的,公安机关上下级之间也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由此可见,公检法三个部门各司其职,互相监督,尤其在法院系统中,上下级法院是监督关系而不是领导关系。如果在法院系统中树立了大小问题都向上级请示的不良风气就会破坏法院作为审理机关的独立性,使得二审终审制变成一句空谈,侵犯当事人应有的诉讼权利。而各单位守土尽责就有利于各级法院之间相互独立;公检法之间的相互独立相互监督,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
郭声琨的讲话对于实现司法公平正义可谓一剂有力的强心剂,当然实现司法的公平正义还需要每个法律人的不懈努力。